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搭配 > 黑死病(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_摘编百科

黑死病(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_摘编百科!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3-09-01 03:38:49浏览:分类:饮食搭配

黑死病是人类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医学上称为鼠疫。鼠疫杆菌传播途径主要借鼠蚤传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全球已经流行了近两千年,曾有过三次大的流行,夺走了全球大约3亿人的生命。目前,仍然是全球重点控制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在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医学专家指出,虽然鼠疫目前还没有办法消灭,但是,从已经掌握的各项预防措施看,是可防可控的。凡确诊或疑似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中文名

黑死病

别名

鼠疫

英文名

plague

病原学

鼠疫耶尔森氏菌

传染病

传播途径

鼠蚤为媒介

潜伏期

2-8天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可有呕吐、腹泻及身体各部位出血,亦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血压下降及全身衰竭等。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国际检疫和交通检疫,保护易感者

重大传播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中国

就诊科室

内科

简介

画家笔下的中世纪黑死病景象

黑死病也叫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耶尔森氏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因而鼠疫的防治更为重要。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2]

命名

中世纪的人们称14世纪的灾难为“大瘟疫”。16世纪瑞典和丹麦的年鉴第一次用“黑色的”来描述这一事件,不只是因为患者晚期的皮

鼠疫时发生

肤会因皮下出血变黑,更确切的是指此事件给人带来灰暗可怕的黑色阴霾。

历史与起

起源

起源于亚洲西南部,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当时那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毁灭流行历史                          

导致瘟疫的鼠疫杆菌至少与历史上记载的两次最具毁灭性的流行病有关。一次大瘟疫从14世纪持续到17世纪,臭名昭著的黑死病,

黑死病(1347-1351)

这种传染病在14世纪中期杀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欧洲人。另一次瘟疫,是19世纪到20世纪爆发的鼠疫,这次传染病19世纪首先出现于中国,而后传播到非洲、美洲、澳洲、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

• 较晚的几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

• 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

• 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疫。

• 1720年到1722年的马赛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  

影响

黑死病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动摇了当时支配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会的地位,并因此使得一些少数族群受到

黑死病病毒

迫害,例如犹太人、穆斯林、外国人、乞丐以及痳疯病患。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一种情绪,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谈》(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绘的一般。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食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鞠,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

特征

历史上对于黑死病的特征纪录中,有一些关于淋巴腺肿的描述,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这使得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自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种称为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的细菌所造成。这些细菌是寄生于跳蚤身上,并借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动物来传播。不过由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产生淋巴腺肿,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观点。

黑死病的病原体现在可能已经灭绝 。 

成因

鼠疫传播途径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其他理论

根据历史学家巴尼·斯隆(Barney Sloane)的说法,黑死病的致病源头并非一般所认为的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他举出几个例子以支持他的说法:

1、老鼠也会感染淋巴腺鼠疫而亡,但他表示从14世纪的历史资料上看,并未发现有大量的鼠类骸骨存在。

2、据流行病学统计,腺鼠疫的感染个案应随着冬季来临逐渐减少,这是由于老鼠及跳蚤对寒冷的气候较为敏感,数量呈现季节性减少。不过研究表明在公元1348年的英国,黑死病传播速度在冬天大大加快,显示黑死病的致病源并非一般所认为的鼠疫杆菌,而是一种未知的致病源。

症状

黑死病有三个表现—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

鼠疫的死亡率在30%至75%。这种疾病症状表现为沿颈部,腋窝,腹股沟的淋巴结肿胀,并伴有发烧,发冷,关节痛和头痛,全身乏力,恶心。 

肺鼠疫是此疾病的第二个常见形式,人与人之间通过空气传染。这些症状包括血痰,并且随着病程传染性不断加强。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0%到95%。  

黑死病的第三种表现形式为败血性鼠疫,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死亡率。.败血性鼠疫的特点是皮肤变得深紫并伴有高热。 这种病相当罕见的。

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疫区早处理。病人应严格隔离,病室应无鼠、无蚤。

1、一般及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 ,保证热量供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对于高热患者 ,用药物及物理退热;疼痛及烦躁不安者用止痛及镇静剂。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应用 ,但必须与有效抗菌药物间用;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及合并DIC者 ,应予吸氧、抗休克及应用肝素纳治疗。

2、病原治疗: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常用药物为:链霉素。对于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等应联合用药,首选为链毒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 ,次选为庆大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

3、局部治疗:腺鼠疫淋巴结切忌挤压,可局部用药外敷。如脓肿形成可切开排版 ,皮肤病灶可局部用抗生素软膏 ,眼鼠疫可用抗生素眼药水。

相关研究

破解基因密码

2011年10月13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古代DNA中心”主管波拿亚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克劳斯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破解黑死病基因密码。

在英国伦敦东部的伦敦塔附近一个大规模的黑死病死者墓穴中,从掘到的人类牙齿发现了DNA破片,让科学家得以完成这种古代鼠疫杆菌的完整序列。研究人员是从4副颚骨的牙齿取得DNA,他们利用现代鼠疫杆菌基因序列做样本,得以完成14世纪瘟疫的基因排列。

伦敦发现人骨有望解开黑死病之谜

2013年3月,人们在伦敦闹市区实施挖掘作业时,于地下约2.3米处发现9具人骨。专家称,这些人骨的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找出黑死病的发病原因。

据悉,人们是在伦敦法灵顿地铁站和巴比肯地铁站之间的道路下发现这些人骨的。这些人骨都是按性别分两边摆放,多数人骨的双手交叠在身前。考古学家杰伊•卡佛称,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并表示将会对这些人骨做相关检测。同时,杰伊•卡佛也指出,各种迹象都表明他们很可能是14世纪左右因黑死病死去的人。

预后

肺型、败血型鼠疫若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年龄愈小或愈老者预后愈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每可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