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搭配 > 农产品(无加工产品)_摘编百科

农产品(无加工产品)_摘编百科!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3-02-04 22:41:00浏览:分类:饮食搭配

农产品(farm produce)是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如高粱、花生、玉米、小麦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通过,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文名

农产品

外文名

Agriculture products

拼音

nóng chǎn pǐn

解释

农业产品,

英文解释

farm produce

产品数据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2013年1月8日,肉类、鸡蛋、面粉价格上涨;食用油价格以涨为主;水果、水产品价格微幅波动;大米、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中国首次成为其整个财年排名第一的出口市场。美国农业部预测,当前财年对中国和加拿大的农产品出口额将各为190亿美元。过去一年,中国大量购买美国棉花引起关注。中国在10月中旬时曾购买90万吨美国棉花,据信在3月购买了125万吨棉花的未具名买家也是中国。中国是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棉花出产国,美国是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国。整体看,美国2011财年农产品出口创纪录,出口额达1,374亿美元,预计始于10月1日的2012财年出口额将为1,370亿美元。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欧盟和韩国。

监测的21种蔬菜中,13种价格上涨,5种价格下降,3种价格持平;普通鲜鸡蛋价格上涨0.2%;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均上涨0.3%;牛腱肉、牛腩肉价格分别上涨0.3%、0.2%,去骨鲜羊肉、带骨鲜羊肉价格涨幅均不足0.1%;标一粉、特一粉价格分别上涨0.5%、0.4%。

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入社农户的市场工具,使其能从市场上得到最大的利益。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95.07万家,成员722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7.8%。全国各级示范社已突破10万家,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的合作社已有近2万家,联合社5600多家、联合会2554家。同时,还有1.49万家合作社在2.7万个社区设立了2.3万个直销店,7500万人受益。农民合作社正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方向转变,由注重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但是,我国农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制约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5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1年达到47712亿元。伴随农业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稳步上升,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在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呈快速扩张之势,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且经营效益良好。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约为9318 家;至2011 年,这一数量增至20187 家,增幅达到166.45%。

据统计,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实现工业总产值44132.38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3896.10亿元,同比增长33.23%;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利润总额2372.96 亿元,同比增长40.80%。

综合来看,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对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将显着大于对口粮需求的减弱作用,对我国粮食的总体需求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基本态势都无法改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农产品供求是紧平衡,其实农产品供应在总量、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供不应求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供求变化。从城乡人口数量看,我国农村人口1995年达到顶点之后持续减少,而城镇人口和总人口都持续增加。1995年我国有农村人口85947万人,城镇人口35174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0.96%和29.04%;2012年底有农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47.43%和52.57%。这期间城镇人口增加了36008万人而农村人口减少了21725万人。一方面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的供养比例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水平是农民的2-3倍,考虑到城镇人口较高的消费水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因此,受城乡人口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持续上升共同影响,最近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这也是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随着居民收入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蛋白质等摄入量会逐步增加。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正在并还将发生改变,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作为蛋白质等来源的肉禽蛋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这将消耗大量粮食生产饲料,从需求面拉动粮食价格上升。2001-2011年间,我国的人均口粮消费量基本稳定,但猪肉消费量增长了20%,禽蛋增长21%,禽肉增长37%,牛奶增长223%。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

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总共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已经占产量的30%,相比2001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产量51183万吨,其中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为15518万吨,而2001年的用量仅为10372万吨。

初级产品

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包括:

一、烟叶。是以各种烟草的叶片经过加工制成的产品,因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晒烟叶、晾烟叶和烤烟叶。

晒烟叶是指利用太阳能露天晒制的烟叶;晾烟叶是指在晾房内自然干燥而成的烟叶;烤烟叶(复烤烟叶除外)是指在烤房内烘烤成的烟叶。

二、毛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

三、食用菌。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的食用菌,包括鲜货、干货以及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种植、采摘的产品连续进行简单保鲜、烘干、包装的鲜货和干货。

四、瓜、果、蔬菜。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的瓜、果、蔬菜,包括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种植、采摘的产品进行连续简单加工的瓜、果干品和腌渍品(以瓜、果、蔬菜为原料的蜜饯除外)。

五、花卉、苗木。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并保持天然生长状态的花卉、苗木。

六、药材。是指自然生长和人工培植的药材。不包括中药材或中成药生产企业经切、炒、烘、焙、熏、蒸、包装等等工序处理的加工品。

七、粮油作物。是指小麦、稻谷(含粳谷、籼谷、元谷),大豆、杂粮(含玉米、绿豆、赤豆、蚕豆、豌豆、荞麦、大麦、元麦、燕麦、高粱、小米、米仁)、鲜山芋、山芋干、花生果、花生仁、芝麻、菜籽、棉籽、葵花籽、蓖麻籽、棕榈籽、其他籽。

八、牲畜、禽、兽、昆虫、爬虫、两栖动物类

1、牛皮、猪皮、羊皮等动物的生皮;

2、牲畜、禽、兽毛,是指未经加工整理的动物毛和羽毛;

3、活禽、活畜、活虫、两栖动物,如生猪、菜牛、菜羊、牛蛙等等;

4、光禽和鲜蛋。光禽,是指农业生产者利用自身养殖的活禽宰杀、褪毛后未经分割的光禽;

5、动物自身或附属产生的产品,如:蚕茧、燕窝、鹿茸、牛黄、蜂乳、麝香、蛇毒、鲜奶等等

6、除上述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动物。

九、水产品

1、淡水产品。淡水产动物和植物的统称。

2、海水产品。海水产动物和植物的统称

3、滩涂养殖产品。是利用滩涂养殖的各类动物和植物。

水产品类,包括农业生产者捕捞收获后连续进行简单冷冻、腌制和自然干制品。

十、林业产品

1、原木。是指将伐倒的乔木去其枝丫、梢头或削皮后,按照规定的标准锯成的不同长度的木段。

2、原竹。是指将竹砍倒后,削去枝、梢、叶后的竹段。

3、原木、原竹下脚料。指原木、原竹砍伐后的树皮、树根、枝丫、灌木条、梢、叶等。

4、生漆、天然树脂。是漆树的分泌物,包括从野生漆树上收集的大木漆和从种植的漆树上收集的小木漆;

天然树脂,是指木本科植物的分泌物,包括松脂、虫胶、阿拉伯胶、古巴胶、黄耆树胶、丹麦胶、天然橡胶等等。

5、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林业副产品。

十一、其他植物

1、棉花,是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皮棉、棉短绒、籽棉;

2、麻,是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生麻、宁麻;

3、柳条、席草、蔺草;

4、其他植物。

十二、上述第一条至第十一条所列农产品应包括种子、种苗、树苗、竹秧、种畜、种禽、种蛋、水产品的苗或种(秧)、食用菌的菌种、花籽等。

营养价值

不同的农产品有不同的营养价值。

市场价格

1.产品跌价原因复杂造成产品跌价原因很多,有市场的、社会的,也有经营者本身的原因,归纳起来影响产品跌价的因素有:

(1)经营者生产能力过剩,但又不能通过产品改进和加强销售工作扩大销售,只能考虑采取跌价措施。

(2)在竞争压力下,迫使经营者通过降价来扩大市场份额。

(3)经营者生产成本比其他竞争对手低。

(4)竞争对手采取降价措施。

(5)产品需求弹性大,降低价格可以扩大需求量。

(6)经济形势。在通货紧缩形势下,市值上升,价格总水平下降,应当采取降价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通过,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全文共八章五十六条。

发展困局

农产品的困局靠“国十条”或难缓解

农产品的困局或许靠一个“国十条”还难以缓解。王之泰认为,根本出路是解决流通环节多头管理的问题,物流行业实施大部制管理,现在的行业主管部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需要。

相关新闻

今年京东“6·18”促销期间(6月1日至10日),高品质农产品加购量超过平时的3倍,显示出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迅猛增长势头。 随着国内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壮大,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而要打通高品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堵点,电商平台可发挥更大作用。 电商平台能够集中营销流量,适应农产品营销特点。农产品的营销不同于工业产品,其往往是集中上市,这需要有大量的流量支持,以实现其快速营销。电商平台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需求,从而为高品质农产品营销提供平台,既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也能够汇聚更大范围内的优质客户群,从而确保“优质优价”。如今,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为各地优质农特产品建立“特产馆”,为集中上市的农产品增加了销售机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