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民俗 > 话家乡民俗之伏羲

话家乡民俗之伏羲!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0-10-25 12:00:35浏览:分类:历史民俗

天水市自1988年开始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2005年开始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届。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伏羲是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

相传,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教民做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六、创制古代历法。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有一天,他又来到了卦台山上,正在苦苦的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他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那是因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于是他画出了八卦。现在去卦台山,你还能看到这些地方。至于八卦的功绩,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以它为特征的伏羲文化,到现在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学科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

天水是伏羲诞生的地方

有关伏羲的记载在中华史籍中多处,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易经》等。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对伏羲的出生、姓氏、功绩曾这样描述:太白皋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司马贞在对伏羲的功绩进行高度概括的同时,也指出了伏羲的出生地,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为我们留下了探究中华文明源头的伏笔。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以及全国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的遗址卦台山,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伏羲约前1万年,上古圣人,生于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因伏羲孕十二岁而生古以十二年为一纪,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纪。《光明日报》在1992年10月31日《伏羲故里话伏羲》一文中载:学者们根据《水经注》、《开山图注》、《继汉书君国志》等史料上关于伏羲生成纪的记载,一致认为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诞生、繁衍和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白皋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相传伏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建都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在位一百十五年,因而伏羲被列为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之首,亦称人皇。

民间祭祀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天水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礼祭祀伏羲。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明代的时候,天水伏羲祭祀形成定制,分为一年春秋两祭,程序严谨,祭文由礼部制定,制礼作乐,场面十分壮观。

天水西关伏羲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又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的诞辰日。此日,天水倾城出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伏羲庙朝拜伏羲爷。民间的祭祀活动隆重热闹,其中有一项祭祀活动民间称为领生。

领生就是准备敬献的生猪要得到伏羲爷的接受,在宰杀前将活猪赶到庙宇大殿前的廊台下,倒放一堆土,大约有20公分的厚度,让牺牲的两头活猪用嘴去闻喙,如果活猪转来转去不用嘴去喙,或者说活猪站在那里不挪动,人们说是伏羲爷不接受,不能领生。这样,只能调换,再从候补的生猪中牵来继续让领生。民间每年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凌晨举行,白天已让伏羲爷接受了的领生,便牵到大殿前宰杀热血敬礼。

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座落在秦城区西关,史载:伏羲庙创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历代修缮,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正月十六晚十时许,记者随人流前去参拜,伏羲路步行一条街,灯火辉煌,像两条巨龙栩栩如生。来到伏羲庙前,只见巍然矗立着高大的山顶牌坊,屋顶异角飞檐,斗拱华丽,殿门前四柱合抱不拢的朱漆圆柱上挂着大红灯笼。庙门口人头攒动,似潮如浪,个个高举参拜的香火,脸上喜气洋洋,一样的乡音,一样的虔诚,一样的祈求。

穿过悬山顶仪门,仪门内为中院,盏盏艳丽的红灯挂两边,格外引人耀眼,曲曲迎神曲悦耳动听,唢呐高奏。进入大殿的正院,两三排长长的铁架上插满蜡烛,烛光将夜空照得满天通红。前拥后挤的信奉者,大部分来不及点燃就将一把把的香火投进两只熊熊燃烧的铁炉里,有的信奉者面朝大殿随便蹲地磕头纳拜。面前,这么多人,究竟是为谁而叩?笔者问一老者,答曰:只要心诚哟。还有的祈求者将一只只剪好的红纸人贴在院内高大挺拔的古柏、槐树上,用香火点燃,几株树满身披红挂彩,远看是一片通红世界,这种民俗代代相传不衰。据说,红纸人贴在树上,伏羲可派喜神能给人消灾避难,根除百病,难怪善男信女那么的虔诚,默念不停。大殿门堂,旗幡猎猎,庙宇肃穆庄严,沉雄壮丽,庙门两幅对联颇耐人寻味:桑梓千秋崇圣祀,衣冠万国拜神州;八卦成图华夏仰圣地,四分始肇炎黄歌传人。

进入大殿,诺大的殿内香火辉煌,一时盛极,贡品摆放错落有序,一尊伏羲像,身披树叶,手托八卦,青丝黑髯,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气宇轩昂,头顶天花板上的八卦相互配有六十四卦及河书洛图。塑像前,两米处几根铁栏挡住参拜人流。凌晨的钟敲响了,殿内外朝拜者如潮水般涌来,原来人们是抢烧头炉香的,虽被挤的烧不了香火,放下香火钱也表虔诚的敬心。已宰好的大肥猪,热血敬献,此时,钟鼓、鞭炮齐鸣,唢呐有节奏吹响,一盘盘、一碗碗热饭和新鲜水果在司仪的主持下有序有次地摆放在神像前,嗣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跪伏手持祭文,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文言文的祭文,文字相当严谨,大概意思是歌颂伏羲对人类贡献的功绩,他制嫁娶、正姓氏、结网罟、教渔佃、始画八卦等,还教人打猎养牲畜家禽,充实人的厨房,所以,世人称庖牲氏、伏牲氏,又称伏羲。祭文并告慰神灵,庇佑四方,消灾无祸,造福民众。祭毕,上上下下人们叩头祈拜。

公祭大典盛况空前

古柏千年迎赤子心香一炷祭伏羲。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议程为:奏乐、击鼓鸣钟、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敬献花篮、瞻仰圣像。从秦汉到明清,相沿至今,天水一直有官方和民间祭祀伏羲活动的传统,已历经二千多年的历史积淀,现在,这样的寻根问祖活动已经成了当地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节日活动。每年一届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同时也成为了甘肃省重要的文化节会。自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已荣列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伏羲祭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宾朋来天水寻根祭祖、参拜伏羲。


本文标题:话家乡民俗之伏羲 - 历史民俗
本文地址:www.dylcd.com/lishi/1312.html